网络犯罪趋势:恶意求职者的崭新手法

关键要点

  • FBI警告企业,恶意求职者正利用被盗身份信息,甚至深度伪造技术,申请远程IT及相关职位。
  • 恶意申请中,求职者可能在视频面试中使用身份隐匿技术,导致声音与图像不匹配。
  • 此类身份盗窃行为在疫情期间尤为猖獗,企业的招聘流程将进一步依赖于数字手段。
  • 此外,招聘团队和信息安全官(CISO)需合作,以应对这一新的保险威胁。

FBI的互联网犯罪投诉中心发出警告,显示出一种越来越严重的趋势:恶意求职者正利用盗取的个人身份信息,甚至可能使用深度伪造技术,申请IT、编程、数据和软件等远程工作职位。

“值得注意的是,一些报告的职位包括访问客户的个人身份信息(PII)、财务数据、企业IT数据库和/或专有信息,”FBI在其指出。

这些恶意求职申请包含两个令人担忧的因素:求职者通过盗窃身份来进行视频面试,而在这些面试中,视频似乎被操控以隐蔽求职者的身份。视频的声音与实时反馈不一致——例如,当求职者咳嗽或打喷嚏时,声响与视频不匹配,并且对话似乎经过某种声音变换器处理,FBI表示这可能是一种深度伪造。

在五月,FBI和国务院警告称,正在为金氏政权获取西方国家的远程职位以生财。尽管FBI并未将这两个警告关联起来。

Forrester的安全与风险副总裁兼研究主任JosephBlankenship告诉SC媒体,虽然深度伪造可能更吸引眼球,但利用被盗的个人身份信息作为内部威胁的求职者可能更具隐蔽性。

“如果有人成功模仿了某个对象的个人身份信息,并能回答相关问题,那么这说明背景调查可能不足以有效识别某个人,”他说。

在如今的远程工作时代,盗用身份的行为变得更加容易,因为整个职位生命周期——从招聘到退休——都可以在没有亲自面对的情况下进行。Blankenship提到,在疫情期间,他远程雇佣了五名员工,其中大部分是通过数字方式认识的。

“我曾开玩笑说他们都是虚拟化身,而不是实际存在的人,”他说。

这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威胁。不过,它给旧威胁带来了新的诠释。例如,中国过去曾在公司内部植入间谍以窃取知识产权。但是,在那些案例中,工作都是在办公室进行的,员工并没有使用被盗身份。

“这可能需要CISO走出舒适区,与人力资源和招聘团队合作,以帮助他们理解这一威胁,”他表示。“我们必须找到方法,证明这个人就是他们所自称的那个人。”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